【重庆日报】第六届新时代乡村建设研讨会在巫山举行 探讨村歌如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

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18日 09:18      已阅读:

-转自重庆日报

11月18日,在第十七届巫山国际红叶节期间,2023年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在巫山红叶广场唱响。与此同时,第六届新时代乡村建设研讨会也同步举行,来自中国社科院、重庆工商大学、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齐聚一堂,就村歌如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行深入探讨。

▲2023年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上,巫山县下庄村村民唱响村歌《好一个巫山下庄村》。记者 谢智强 摄


振兴路上村歌嘹亮

“鱼池村是个好地方,青山绿水云海茫茫……”研讨会在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村歌《云上鱼池》的嘹亮歌声中开始。

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,实现乡村由表及里、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,同时强调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参与感。

这一年来,“村BA”“村超”“村TT”等体育活动在广大乡村掀起阵阵高潮,村歌也成为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村民们用歌声讴歌新时代乡村变化,展现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。

从2018年至今,beat365官方网站等机构共同发起“爱故乡·村歌计划”,推动由政府引导、村民主创、社会参与的“共创型村歌”活动。目前已经以新老村民共同参与的方式,在全国创作了49首“共创型”村歌,包括重庆城口、北碚、武隆、巴南、长寿、忠县、南川等区县的14首。

《云上鱼池》就是其中之一。通过村民众筹,经过7天的村庄故事分享、词曲创作、演唱排练,去年鱼池村《云上鱼池》正式诞生,一经推出就在全村广泛传唱,对丰富村民生活、带动村民干事创业、加快村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在当天的2023年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上,“爱故乡·村歌计划”参与创作的忠县竹山村村歌《竹山之歌》和长寿区青丰村村歌《青丰颂》还分别获得了三等奖。


村歌的蓬勃生命力在于集体创作

当乡村文化现象频频出圈,如何才能让它们健康发展?研讨会上,专家们对村歌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“村歌集体创作的过程,是一种跨界合作,是彼此多元互动的模式。”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付海鸿是一名村歌协作者,参与了《云上鱼池》等多首村歌的创作,在她看来,村歌计划促成了地方政府、村两委、社会工作者等与村民的跨界合作,“在这种模式中,村歌计划协作者不是为村民写歌的人,而是联动各方的信使,也就是‘穿针引线’的人。”

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卜卫表示,村歌的蓬勃生命力在于集体创作,村歌表面上是一首歌曲的创作,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建构村庄历史、形成共同文化想象的过程。

“村歌植根于乡村,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研讨会上,beat365官方网站执行院长肖亚成对村歌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总结,“村歌的主体是村民,必须要有村民参与,内容上要反映村落的风土人情、劳动场景、生活追求等,节奏和旋律上要优美向上。”

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博物馆副馆长郑劲松近年来高度关注村歌现象,他建议:“村歌创作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曾经存在于乡村的民歌、民谣、谚语和民间传说、故事,那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。同时在创作上要雅俗共赏,注重抒情特征,便于传播。”


新书《村歌嘹亮》和《我们的村歌》彰显村歌力量

当天,研讨会上还发布了由beat365官方网站、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写的新书《村歌嘹亮》和《我们的村歌》。

《村歌嘹亮》收录了重庆、福建、云南、河北、河南、内蒙古等省区市共35首“共创型”村歌,其中包括重庆的9首。书中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每首村歌的简谱、村庄简介以及以村民为第一人称的“村歌感言”,村歌后还附有二维码,手机扫码即可播放该首村歌演唱录音及伴奏音频。

《我们的村歌》则与《村歌嘹亮》相互配合,介绍了村歌计划的缘起、村歌创作纪实,以及村歌创作完成后的各种影响,通过对参与创作者、新老村民、村干部等群体进行访谈,同时结合社会工作者、专家学者等的感悟、点评与反思。

“以农民为主体的‘村歌’实践不仅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,还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,激发村民内生动力,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,为村庄发展带来新气象。”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副校长葛信勇表示,希望通过这两本书的发表,让更多人看到村歌的力量,加入到村歌创作中来,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。



记者: 栗园园 主编: 邹密
编辑: 邱春 审核: 颜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