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明华

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29日 19:17      已阅读:





     刘明华(1956—  ),男,汉,四川省平昌县人,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重庆国学院院长。1975年7月参加工作。1977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,1982年1月毕业,获文学学士学位。同时考取唐宋文学研究生,师从曹慕樊教授。1985年1月毕业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留校任教至今。1990年赴北京师范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,师从郭预衡教授。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,1993年任研究生导师,1996年9月晋升教授。1996年3月任中文系副主任。1997年8月任中文系主任。1998年在职攻读四川大学博士学位,师从张志烈教授,2001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。2003年7月任文学院院长。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校务委员、学位委员、教授职称评委、人文学部主席,文学院学术委员会、学位委员会主席、《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学报》编委。中国诗学中心常务副主任、学术委员会主任。重庆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。现任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副局长,重庆市政协常委,重庆国学院院长。曾获西南师大优秀教师、西南师大先进科技工作者、“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”等荣誉。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2011年获国家人社部等部门表彰为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”。
【主要著作】
《杜诗修辞艺术》,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。
《社会良知——杜甫:士人的风范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,
《生死·享乐·自由——道家与道教的关系及人生理想》(合著),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;台北云龙出版社1991年修订本。
《大同梦》,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。
《丛生的文体——唐宋文学五大文体繁荣》,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。
《独立寒秋——陈寅恪的读书生活》,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年。
《杜甫研究论集》,重庆出版社2004年
《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》,中华书局2008年。
《读点经典》丛书(主编),重庆出版社2009-2011年。
【重要论文】
《也说元稹的不白之冤 》,《读书》1988年5期。
《论杜甫的“民胞物与”情怀》,《文学遗产》1994年5期。
《桃源望断无寻处——论“桃花源”及其变体 》,《殷都学刊》1994年1期,中国人民大学《中国近、古代文学》1994年5期全文转载。
《大同思想对毛泽东政治理想的影响——兼论人民公社的悲剧性实践》,《新东方》1996年5期,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毛泽东思想研究》1997年1期转载。
《假如项羽过江东――鸿门宴的顿悟》,《解放军文艺》1996年5期,收入《二十世纪文化散文选•历史文化卷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。
《刻苦与创造——论苦吟 》,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》1998年1期。
《理想性•神秘性•历史真实——对<桃花源记并诗>的多重解释》,《文学遗产》1999年1期。
《文体选择与文体自觉——对白居易新乐府的再认识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2000年6期。
《杜诗“以汉喻唐”的结构和内涵》,《文学遗产》2001年4期,人大复印《中国古近代文学》2001年10期全文转载。
《杜甫与佛教的关系及晚年心境》,《西南师大学报》2001年5期。
《论杜甫的“德义观”及现代意义》,《杜甫研究学刊》2002年4期。
《评<澄明之境――陶渊明新论>》,《文艺研究》2002年6期。
《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――古代文人与政治、文学、公文关系的多向考察》,《西南师大学报》2002年3期,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》2002年11期转载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2002年第4期。
《试论唐诗中的“比兴体”――兼论诗歌多义性的可解与不可确解》,《西南师大学报》2003年4期。
《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杜甫研究——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》,《文学评论》2004年5期。
《知行合一的理想主义者》,《读书》2006年11期。
《从“微言大义”到“诗无达诂”》,《文学遗产》2007年3期。
《地域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过境作家研究刍议》,《文学遗产》2008年1期。
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》,《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学报》2008年2 期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8年3期。 
《张籍<节妇吟>的本事及异文》,《文献》2010年2期。 
【学术职务与社会职务】
中国杜甫学会副会长
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
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
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
重庆市文化局高级职称评委
重庆市教委高级职称评委
四川省第七届政协委员
重庆市第一届政协委员
重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、常委
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
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
民盟中央常委,民盟重庆市委副主委
重庆市第四届政协常委